返回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煤科要闻】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 中国煤科2023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研修班成功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9月5-8日,中国煤科2023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研修班在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成功举办。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毛玉金在开班式上致辞,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赵玉坤出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省部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38名各层级专家参加研修班。

QQ截图20230913100510.jpg

期间,举行了中国煤科科研精神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毛玉金、赵玉坤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研精神教育基地”揭牌。这是中国煤科首家科研精神教育基地,也是在该学院挂牌的集团层面首家中央企业科研精神教育基地,对教育引导中国煤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担当作为、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着力打造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研修班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强调全体参训学员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本领,强化使命担当,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贡献力量。

本期研修班聚焦政治理论教育和科学家精神培育,通过专题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研修期间,全体学员深入学习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等专题课程,共同聆听了“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和对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认识感悟。在原子城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现场聆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的红色故事,深入了解“两弹”研制艰苦卓绝的历程。几天的学习中,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集体朗诵诗歌《致敬221》,感悟奋斗精神,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坚定信仰、不畏艰难、“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和“一寸赤心惟报国,隐姓埋名铸长剑”的家国情怀。

QQ截图20230913100553.jpg

期间,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围绕集团公司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制度进行专题解读,重点就首席科学家制度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参训专家围绕如何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工作的难点问题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意见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QQ截图20230913100633.jpg

通过本次研修,全体学员沉浸式感受了“两弹一星”元勋们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尚品质,深刻感悟了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初心,进一步明晰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家纷纷表示,将矢志不渝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从中汲取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持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本领,大力协同,奋勇登攀,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部分学员学习感悟摘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二级首席科学家

武汉设计院 徐杨青

有幸走进青海原子城221厂,走进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走进两弹元勋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砥砺奋进的一生。“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彭桓武)、“为了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邓稼先)、“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意义了”(杨承宗)……在听讲中,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热泪盈眶,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报国情怀,成功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真正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里,切实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愿得此生长报国”的奉献精神和巨大感召力,他们引爆的不仅是物质的原子弹,更是“精神”的原子弹。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铭记历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使命,把爱国热情化为努力学习、工作和科研创新的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丰碑无言,精神永存,吾辈当努力!


一级首席科学家

煤科总院 齐庆新

国家意志,人生价值,几天来的学习,收获颇丰:

国家的意志,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在建国初期异常艰苦条件下能够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是全国人民特别是“221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当今的条件下,我们也要听从国家和党中央的召唤,实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的目标。我们虽然没有赶上那个年代,但我们让自己生活好、让国家强大的愿望是一致的。只有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向前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天下,实现我国教育、科技、国防、文化、人才等强国,矢志不渝!国家意志的实现是通过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因此,我们每个科技工作者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紧跟时代的脚步,放眼未来,贡献自己的价值。


煤炭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华宇 李志勇

这次精神洗礼的研修班很好,技术和理论的学习重要,但精神学习更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的国内外局势下,“两弹一星”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有很大鼓舞!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伟大事业,通过凝聚人民的力量,艰苦奋斗,最终都能取得伟大胜利,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作为中国煤科人,我们尤其要学好用好“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集成全集团力量,勇于挑战世界煤炭一流技术难题,只要集团上下发挥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一级首席科学家

开采研究院 吴拥政

两弹一星是中国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这一成果的背后不仅是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更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煤炭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把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存心中,铭记历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要弘扬协同攻关的精神,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解放军各军兵种参加攻关会战,给核武器研制以极大的支持,科研专家、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三结合”进行科技攻关,加快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最好体现。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更加需要我们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创新。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科技报国的热情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为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而努力奋斗。


二级首席科学家

天地融创 王乃继

“两弹一星”精神如歃血誓言,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曾几何时,“两弹一星”人以汗水、泪水、血水,乃至鲜活生命铸就“两弹一星”利剑,从此,四万万受尽屈辱的中国人挺直了腰杆,终于扬眉吐气。

“两弹一星”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浩气长存,激励各行各业一代又一代科技精英为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创新。毫无疑问,也激励现如今豪情万丈的中国煤科人,在行业高质量科技进步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三级首席科学家

安标国家中心 史志远

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它的光芒在推动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永远闪耀!走进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科技工作者更应大力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争取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二级首席科学家

煤科总院 程健

“两弹一星”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在攻坚克难中铸就的民族丰碑,彰显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为我们点亮了信念的灯塔,指引我们无畏前行。足之所至,心之所往,践行是最好的传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奋斗、守正创新,扎扎实实做研究、真真切切促应用,赓续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书写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煤科智慧和力量。


三级首席科学家

开采研究院 庞义辉

一周党校学习,接受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洗礼,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科研工作也有了新感悟:1.万事开头难,但路就在脚下。新事物、新技术、新装备在初期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只有突破层层技术壁垒,坚定不移做下去,才能有所成就。2.时代在进步,要持续研发突破。在四分厂厂区,有一处醒目的标语“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作为新一代煤科人,站在老一辈煤科专家的肩膀上,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应持续进行科技攻关及研发实践,才能不负青春。3.责任重于生命。老一辈科学家“责任重于生命”的奉献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在物质颇丰的今天,做好一件事情最基本的就是责任心,对科研的执着、负责、持续,是我们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


三级首席科学家

沈阳研究院 田富超

在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在“两弹”功勋们拼搏奋斗过的金银滩草原,怀着弘扬两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激动心情,参观、学习、聆听老一辈科学家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深感先辈创业之艰辛,深刻体会了“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的精神内涵。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将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毕生年华。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煤科院 马龙

在金银滩草原这片“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切实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和精神价值。作为一名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和生活条件优厚的时代,最欠缺也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主动的科研与工作作风。身处煤矿智能化建设这个煤炭领域的技术革新时代,我们要响应集团号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扬相互合作、大力协同、密切配合、互通有无的科研精神,瞄准关键领域,潜心钻研、协作创新、聚力攻关,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让“两弹一星”精神作为科研路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煤科院 付楚芮

“两弹一星”精神是先辈们用智慧和生命铸就的。中国的“惊世两弹”“冲霄一星”,激励和鼓舞着我们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了221厂的历史、金银滩的故事。大到科学家,小到一线工人,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忠职守。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这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们,参与“两弹一星”研制,集中攻关。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两弹一星”工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成果,对当前的科技发展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切实感受和领悟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也会将这次的学习感受指导日后的科研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上一条:喜报!沈阳研究院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上一条:2023年煤矿安全发展创新技术论坛暨中国煤科沈阳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版权所有: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